薛家洼,地处长江东岸,曾因呈 “凹” 字形而得名,本是天然的避风港,却在往昔岁月中饱经沧桑。曾经的它,986亩区域内密布着非法码头3家、散乱污企业7家、固废堆场1处,还有2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、96户危旧民居,以及223条停靠的渔民作业船与住家船。工业污染肆意蔓延,垃圾遍地,“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身泥”,当地群众“滨江不见江、临水不亲水”,生态环境问题极为突出。

2020年8月19日上午,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薛家洼生态园考察调研,赋予马鞍山打造安徽的 “杭嘉湖”、长三角的 “白菜心” 新发展定位。总书记实地察看长江水势水情,详细了解岸线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、长江十年禁渔等工作落实情况。他强调,要增强爱护长江、保护长江的意识,实现“人民保护长江、长江造福人民” 的良性循环,早日重现“一江碧水向东流”的胜景。2025年6月16日,tyc8722太阳集团实践队沿着习总书记的足迹,深入薛家洼,踏上了一场探寻生态发展密码的时间之旅。
如今的薛家洼,眼前景象令人惊叹。曾经杂乱的码头已焕然一新,岸线被葱郁的绿植覆盖,天蓝水净,成为百姓亲江亲水亲绿的生态岸线。漫步在薛家洼生态园,观江平台上,游客凭栏远眺,欣赏水天一色的江景;沿江游道旁,各类花卉四季交替绽放。薛家洼已从过去环境问题突出的区域,一跃成为 “网红” 打卡地,滨江夕阳、江豚戏水成为马鞍山独特景致。得益于“四有一畅”政策,曾经以打鱼为生的渔民生活也迎来巨变,捕鱼“老把式”蔡来保,如今成了护渔员,守护着这片来之不易的碧水蓝天。


此次薛家洼之行,让实践队员们看到了薛家洼的蝶变,也深感肩负的责任。薛家洼的变化,是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的生动实践,作为马鞍山的大学生,他们表示,今后会积极投身到生态保护的行动中,传播环保知识,参与环保实践活动,为守护家乡的绿水青山贡献自己的力量。同时,他们也会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,以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为导向,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推动地方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出谋划策,让薛家洼的生态奇迹在更多地方复制,让马鞍山的天更蓝、水更清、地更绿。
(撰稿人:张庆芳;审稿人:卜齐春、施铜兴)